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脑卒中让人望而生畏。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脑卒中能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肢体痉挛、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复视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而且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风险明显增加。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早期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今天小编就来简单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1.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提出: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轻-中度的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24h内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有研究表明早期离床康复训练即进行早期的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患者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而且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 住院卧床期常见的早期康复训练
(1) 早期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指的是用软性靠垫将患者置于抗痉挛体位。要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

(图中红色肢体为偏瘫侧)
(2)脑卒中患者卧床期间可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体位转移的训练内容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动、前后方向移动、被动健侧翻身、患侧翻身起坐训练等,这些都需要家属、护士以及其它陪护人员共同参与,期间要注意跌倒损伤。

(3)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全身功能恢复,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
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适当的体位转移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6).
[2] Karges J , Smallfied S . A description of the outcomes, frequency,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occupational, physical, and speech therapy in inpati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J]. Journal of Allied Health, 2009, 38(1):E1.
相关阅读:
本文编辑:郎野
审阅:杨晓燕 安红 道科德 李明
审核:李思颉
